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重新开放 2024-10-19 教育 521℃ 0 10月16日,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重新开放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中国科学院在京院领导,部分“两弹一星”事业亲历者、见证者、亲友代表以及学生代表出席活动,并参观了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事业展。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国科大党委书记、校长周琪院士主持仪式 侯建国在活动致辞中指出,“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攻坚取得的伟大壮举。在研制“两弹一星”艰苦卓绝的历程中,一大批优秀科研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召唤,扎根茫茫戈壁滩,勇做惊天动地事,甘当隐姓埋名人,用炽热情怀谱写了气壮山河的科技史诗,铸就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发表致辞 侯建国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对中国科学院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践行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要始终坚守“创新科技、报国为民”的初心使命,奋力完成好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要充分发挥体系化建制化优势,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任务,探索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有效路径;要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国家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善于团结协作,续写新时代“两弹一星”精神的辉煌篇章。要努力将纪念馆打造成为缅怀科学先辈的精神殿堂、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生动课堂和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讲话 作为“两弹一星”研制亲历者,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回忆说,参加任务的中国科学院人在当年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团结一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战胜了重重困难,攻克了许多关键技术难关。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要在科研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始终瞄准国家需求,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在科研攻关的道路上不断续写新时代篇章。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代表潘忆遥发言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代表潘忆遥分享了自己担任纪念馆学生讲解员的经历和体会,表示要从“两弹一星”精神和先辈们的事迹中不断汲取前进的力量,勇担使命、善于作为,敢于挑战未知,为科技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位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怀柔火箭试验基地旧址,这里是钱学森先生回国后亲自选址和创建的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纪念馆2013年启动建设,2015年正式开馆,收录了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过的17位“两弹一星”元勋的人物事迹,记录了中国科学院1万余名参研参试人员名录和信息。自开馆以来,累计接待43万余人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024年,中国科学院对纪念馆进行了系统改造升级,进一步充实文物史料、优化展厅布局、强化育人功能,并于2024年10月16日正式向社会重新开放。纪念馆改造升级过程中,深入挖掘收集了大量具有珍贵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重要档案史料和文物,包括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高速摄影机、甲种分离膜等,以及部分“两弹一星”元勋的手稿和在重要历史场合穿过的服装、“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许多重要科研仪器设备的图纸和模型等。同时,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内保留的“两弹一星”旧址遗迹也被进一步发掘标识、分类整理、建立台账,让旧址遗迹都有了自身的“身份证”。 在纪念馆建设过程中,多位家属向馆方提供了包括郭永怀先生在青海核试验基地工作时的着装、钱三强先生参加中央高层会议时的着装、周光召先生的“两弹一星”功勋证书及个人生活物品等在内的5000余份珍贵文物。 上一篇 中国教育学会与香港教育大学合作开展内地及港澳地区中小学校长教师研修交流 下一篇 2025届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启动 6项措施支持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相关推荐 今年有效播剧的女演员 演技与角色共鸣 胖东来应该大胆做电商生意吗 打造线上胖东来 短剧游戏指数跌超5% 监管收紧引发市场波动 FF再获3000万美元新一轮融资 推动FX战略发展 这就是足球!巴萨球员纷纷倒地不起,马竞球员叠罗汉疯狂庆祝 索尔洛特绝杀引爆激情 迪丽热巴雪景单人舞 红衣灵动贺思慕
10月16日,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重新开放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中国科学院在京院领导,部分“两弹一星”事业亲历者、见证者、亲友代表以及学生代表出席活动,并参观了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事业展。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国科大党委书记、校长周琪院士主持仪式 侯建国在活动致辞中指出,“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攻坚取得的伟大壮举。在研制“两弹一星”艰苦卓绝的历程中,一大批优秀科研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召唤,扎根茫茫戈壁滩,勇做惊天动地事,甘当隐姓埋名人,用炽热情怀谱写了气壮山河的科技史诗,铸就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发表致辞 侯建国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对中国科学院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践行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要始终坚守“创新科技、报国为民”的初心使命,奋力完成好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要充分发挥体系化建制化优势,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任务,探索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有效路径;要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国家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善于团结协作,续写新时代“两弹一星”精神的辉煌篇章。要努力将纪念馆打造成为缅怀科学先辈的精神殿堂、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生动课堂和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讲话 作为“两弹一星”研制亲历者,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回忆说,参加任务的中国科学院人在当年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团结一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战胜了重重困难,攻克了许多关键技术难关。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要在科研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始终瞄准国家需求,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在科研攻关的道路上不断续写新时代篇章。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代表潘忆遥发言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代表潘忆遥分享了自己担任纪念馆学生讲解员的经历和体会,表示要从“两弹一星”精神和先辈们的事迹中不断汲取前进的力量,勇担使命、善于作为,敢于挑战未知,为科技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位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怀柔火箭试验基地旧址,这里是钱学森先生回国后亲自选址和创建的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纪念馆2013年启动建设,2015年正式开馆,收录了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过的17位“两弹一星”元勋的人物事迹,记录了中国科学院1万余名参研参试人员名录和信息。自开馆以来,累计接待43万余人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024年,中国科学院对纪念馆进行了系统改造升级,进一步充实文物史料、优化展厅布局、强化育人功能,并于2024年10月16日正式向社会重新开放。纪念馆改造升级过程中,深入挖掘收集了大量具有珍贵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重要档案史料和文物,包括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高速摄影机、甲种分离膜等,以及部分“两弹一星”元勋的手稿和在重要历史场合穿过的服装、“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许多重要科研仪器设备的图纸和模型等。同时,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内保留的“两弹一星”旧址遗迹也被进一步发掘标识、分类整理、建立台账,让旧址遗迹都有了自身的“身份证”。 在纪念馆建设过程中,多位家属向馆方提供了包括郭永怀先生在青海核试验基地工作时的着装、钱三强先生参加中央高层会议时的着装、周光召先生的“两弹一星”功勋证书及个人生活物品等在内的5000余份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