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海:新医科人才评价体系更加多元 应兼顾教师队伍的全员发展和分类发展 2024-10-31 教育 257℃ 0 10月18日,人才发展专委会第三届新医科人才评价与发展论坛在康复大学举行。论坛期间,围绕新医科人才评价与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人才发展专委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云海接受了人才发展专委会的采访。王云海表示,本次新医科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是顺应国家战略,探索医科院校人才及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有力举措。 人才发展专委会:这次参加新医科论坛,相信您与不少专家都进行了交流,您有什么感想分享一下? 王云海:新医科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2018年,教育部全面推出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实施“四新”建设,经过几年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本次由人才发展专委会主办的新医科人才发展与评价论坛,正是顺应国家战略,针对2035年新医科建设目标,探讨如何推动医科院校人才及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在此次会议上,我们邀请了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代表,以及部分临床医院院长,共同探讨新科技革命和大健康背景下的医学学科发展、新医科教育改革、医工融合培养医学创新人才,如何运用评价机制促进新医科教师队伍的发展等议题。 新医科建设中的学科融合了传统医学、工科、理科和文科,对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新医科人才的分类评价、过程评价,以及对临床医生、基础医学、药学乃至中医人才的评价,将成为高等教育界和医学界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人才发展专委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等重要论断。在您看来,这些论断对高校新医科建设有哪些指导意义? 王云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的关键在于高校教师队伍。对于新兴的医科高校或医科高校的新医科建设而言,医科院校的教师队伍,尤其是那些肩负融合性复合性医学人才培养任务的教师,他们不仅要负责课程讲授,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还要参与临床治疗,甚至整个生物科学及人类大健康领域的改革进程。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关键在于高校,而高校的高质量发展依赖于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本次论坛紧抓国家战略机遇,通过论坛活动推动新医科教师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人才发展专委会:在您看来,当下新医科人才评价最显著的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云海:对于新医科人才的评价,我认为其与我们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改革紧密相连。医科院校的人才相较于其他学科的人才具有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需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与临床医疗相结合,包括传统中医人才在内,其分类更为多元,评价更加复杂。因此,评价体系的指标也应更为多样化,以便更全面地反映评价体系,旨在促进医科院校各类人才,包括临床医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室人才,实现多元化发展。评价的核心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在促进全体教师队伍的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师队伍的分类发展,这是我们未来进行医科人才评价工作的重点。 人才发展专委会:作为CUSS课题组的重要成员,您近两年走访了不少高校,您觉得医科类高校在人才评价改革方面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王云海:在人才专委会重大课题的支持下,我们于2023年至2024年期间,实地调研了2所高校,访谈了全国200所高校的400余名人事工作者。我们还组织了4次青年教师座谈会,与10所高校100多位青年教师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在这些交流中,也有很多医科院校的青年教师。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医科院校教师群体可划分为不同层次,不仅包括双一流大学的顶尖医科院校,也包括数量众多的省属医科院校。后者在为地方培养医科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院校数量和规模也占据了重要位置。 因此,我们未来的调研将兼顾两方面:一方面,我们将关注那些在医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顶尖院校,特别是那些在科学原创性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院校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我们也将持续关注省属高校医科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需求。 人才发展专委会:今年,人才发展专委会协同课题组和学术桥提出了“学术体检”全新概念,您认为这项新服务对于新医科人才的成长发展有哪些帮助? 王云海:“学术体检”其实也和新医科发展密切相关。在学术领域,我们发现许多青年学者在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学术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亟需专家的个性化指导和针对性帮扶。鉴于此,我们借鉴了身体健康体检的模式,考虑是否可以提出一种新的概念,推出一项新的服务,即为青年教师提供学术体检。通过邀请资深专家和同行专家进行评议,对青年教师的研究方向、发现的问题以及研究领域进行深入分析和指导,以确保其研究方向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面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请同行专家帮助他分析出其未来研究方向和职业规划,以及研究方法的正确路径。在实际调研和实践过程中,这一理念已受到很多高校和教师的欢迎。我们期望通过专委会秘书处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这一产品,使之惠及更多教师,特别在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方面做出更大贡献,为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助力。 上一篇 温馨提示!11月有这些考试,别错过 下一篇 秦冠英:人才评价改革需要注重成效 在评估反馈中进行动态调整 相关推荐 进口水果丰富中国消费者果篮子 七部门印发全谷物行动计划 推动全谷物产业发展 “打工人的天塌了”,肯德基宣布涨价 平均涨幅2% 小心你可能正在被偷窥!女子发现房顶小孔竟是针孔摄像头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两个《指南》 推动食品安全基层执法效能提升 山西太原专项整治校园食安行动见成效
10月18日,人才发展专委会第三届新医科人才评价与发展论坛在康复大学举行。论坛期间,围绕新医科人才评价与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人才发展专委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云海接受了人才发展专委会的采访。王云海表示,本次新医科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是顺应国家战略,探索医科院校人才及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有力举措。 人才发展专委会:这次参加新医科论坛,相信您与不少专家都进行了交流,您有什么感想分享一下? 王云海:新医科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2018年,教育部全面推出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实施“四新”建设,经过几年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本次由人才发展专委会主办的新医科人才发展与评价论坛,正是顺应国家战略,针对2035年新医科建设目标,探讨如何推动医科院校人才及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在此次会议上,我们邀请了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代表,以及部分临床医院院长,共同探讨新科技革命和大健康背景下的医学学科发展、新医科教育改革、医工融合培养医学创新人才,如何运用评价机制促进新医科教师队伍的发展等议题。 新医科建设中的学科融合了传统医学、工科、理科和文科,对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新医科人才的分类评价、过程评价,以及对临床医生、基础医学、药学乃至中医人才的评价,将成为高等教育界和医学界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人才发展专委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等重要论断。在您看来,这些论断对高校新医科建设有哪些指导意义? 王云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的关键在于高校教师队伍。对于新兴的医科高校或医科高校的新医科建设而言,医科院校的教师队伍,尤其是那些肩负融合性复合性医学人才培养任务的教师,他们不仅要负责课程讲授,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还要参与临床治疗,甚至整个生物科学及人类大健康领域的改革进程。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关键在于高校,而高校的高质量发展依赖于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本次论坛紧抓国家战略机遇,通过论坛活动推动新医科教师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人才发展专委会:在您看来,当下新医科人才评价最显著的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云海:对于新医科人才的评价,我认为其与我们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改革紧密相连。医科院校的人才相较于其他学科的人才具有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需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与临床医疗相结合,包括传统中医人才在内,其分类更为多元,评价更加复杂。因此,评价体系的指标也应更为多样化,以便更全面地反映评价体系,旨在促进医科院校各类人才,包括临床医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室人才,实现多元化发展。评价的核心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在促进全体教师队伍的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师队伍的分类发展,这是我们未来进行医科人才评价工作的重点。 人才发展专委会:作为CUSS课题组的重要成员,您近两年走访了不少高校,您觉得医科类高校在人才评价改革方面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王云海:在人才专委会重大课题的支持下,我们于2023年至2024年期间,实地调研了2所高校,访谈了全国200所高校的400余名人事工作者。我们还组织了4次青年教师座谈会,与10所高校100多位青年教师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在这些交流中,也有很多医科院校的青年教师。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医科院校教师群体可划分为不同层次,不仅包括双一流大学的顶尖医科院校,也包括数量众多的省属医科院校。后者在为地方培养医科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院校数量和规模也占据了重要位置。 因此,我们未来的调研将兼顾两方面:一方面,我们将关注那些在医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顶尖院校,特别是那些在科学原创性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院校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我们也将持续关注省属高校医科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需求。 人才发展专委会:今年,人才发展专委会协同课题组和学术桥提出了“学术体检”全新概念,您认为这项新服务对于新医科人才的成长发展有哪些帮助? 王云海:“学术体检”其实也和新医科发展密切相关。在学术领域,我们发现许多青年学者在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学术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亟需专家的个性化指导和针对性帮扶。鉴于此,我们借鉴了身体健康体检的模式,考虑是否可以提出一种新的概念,推出一项新的服务,即为青年教师提供学术体检。通过邀请资深专家和同行专家进行评议,对青年教师的研究方向、发现的问题以及研究领域进行深入分析和指导,以确保其研究方向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面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请同行专家帮助他分析出其未来研究方向和职业规划,以及研究方法的正确路径。在实际调研和实践过程中,这一理念已受到很多高校和教师的欢迎。我们期望通过专委会秘书处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这一产品,使之惠及更多教师,特别在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方面做出更大贡献,为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