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需求,助菜市场“保鲜”

  “这是您的菜,拿好,慢走”“这位大哥,您要来点啥”……下午5点多,天津市河北区铁东路的宜景菜市场很是热闹。

  菜市场一头连着商户的生计,一头连着百姓的烟火日常。每天傍晚正赶上摊主最忙的时候,孩子放学在哪儿写作业?有的孩子太小没人照看怎么办?为摊主解难题,也替顾客着想,宜景菜市场在二楼建了个“萌娃自习室”,让孩子们放学后有地方可去,还有工作人员、街道志愿者帮着照看。不仅如此,邻里间议事活动少场地,菜市场就多了个“百姓会客厅”;市场商户、新就业群体想歇歇脚、热个饭,市场里又添了个“暖心驿站”……时刻盯着百姓的需求,菜市场的小小空间,被开发出各种功能,也因此增添了更多活力。

  如今,网上买菜、社区团购已经很方便了,为啥家门口的菜市场还是很红火?有数据显示,超过九成消费者在购买食材时极为重视新鲜程度,六七成消费者认为从菜市场买的东西更新鲜。当然,这份“鲜”不只体现在货架上,更体现在它总能带给人们新体验。最近,市民冯先生在逛完津南区一家新开业的菜市场后赞不绝口:“市场用上了人工智能识别电子秤,二楼还有中央厨房和亲子互动区,带着孩子来,买点现烤的面包,吃、买、玩一条龙。”新鲜的果蔬每日上架,新技术、新场景不时出现,买菜这件生活琐事变得越来越新潮。

  “保鲜”的秘诀不一而足,但都离不开对百姓新需求的关注。围着居民的需求转,才能时时刷新自己的“存在感”。天津不少菜市场,把消失许久的“小修小补”找了回来,老菜市场与老手艺互相引流,留住了老师傅,也给周边群众带来了便利;一些菜市场顺应年轻人期待,上线了“代炒菜”服务,顾客买完菜,可以直接在现场下锅炒好。菜市场开“副业”,不只是跟传统业态混搭,还可以与新业态相伴相生、相互成就。

  菜市场的新鲜感里,藏着一个城市的烟火气。无论是传统菜市场的改造,还是新菜市场的落地,都不能远离老百姓的“生活半径”。敏锐感知需求,才能带给顾客常逛常新的惊喜。

  (摘编自《天津日报》,原题为《菜市场的“保鲜”秘诀》)

上一篇

科学家造出纳米意大利面

下一篇

土特产如何闯出大市场